猶記得前幾周,在臉書上問了朋友們一個問題。
關於台鐵局面對的票務系統,屢遭黃牛冒用身分證號大量訂票,轉銷售給東部地區的旅遊購物站業者,再與低價旅行團用進站交換火車票的狀況。造成一般群眾一位難求,而黃牛在發車前退票或取消訂位造成大量空位臨時釋出,台鐵也造成大量虧損,形成台鐵、消費者與旅行社三方皆輸,黃牛與購物站兩方獨贏的局面。
也很多來自于不同專業領域背景的朋友們,也提供了非常多的參考意見,從系統上的程式防範,真實證件的取票限制,旅行業上下游配票的制度,到時間軸線上的訂票與退票浮動可能等等。謝謝大家的建議,我把這些聲音傳到這個掌握環島鐵路的機關裡去了。
要到台鐵內部的例會上演講分享是個挑戰,在接下前猶豫考慮的很久。畢竟有所期待的另一頭也怕受到傷害,我們期待著這樣的單位能有所改變,將台灣這座島嶼美麗的地方串聯起來,讓旅行者可以輕鬆的整裝出遊,到每一個車站下車體驗在地。那些具有歷史與文化背景的車站與軌道,能夠被維護保存產生出應有的價值,帶動在地經濟與環境的永續。
戰戰競競的我,直到當天清晨四點還在思考調整著分享的內容,真的非常期待這些小小的意見與看法,能夠在這個地方撒下種子,有發芽長出茁壯的可能。
無論有著多少的歷史制度下的包袱與困境,至少在這場活動理我感受到了誠意。過去常常主官管致意完就離去的狀況,我看見局長全程聽完並提筆記錄重點。一般公務機關在QA時間可以提問的低頭沈默不語,也令我驚訝的丟出很精彩也很困難回答的問題,讓我著實感到改變的可能性。
如同鑄鐵打造的蒸氣火車拉動著後面一列又一列的車廂,很難真實感覺的到那看來輕鬆的起步得耗費多少的力氣。但是只要堅持著一剷一剷的添加燃煤進去,啟動了之後,就能夠拉著列車上的旅人們不斷地前進。
對於搭載過我們從小到大許多美好記憶的台鐵火車,我是這樣的期待著。